市政府:
2024年,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人社”建设要求,切实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稳步推进我市人社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主要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统筹规划,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实施
1.突出党建引领。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人社”建设全过程,通过召开局党组会、中心组理论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各支部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和重大原则,结合人社具体业务工作加以研究和细化落实。
2.紧抓“关键少数”。切实履行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领导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统筹规划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确定年度法治宣传重点项目,部署开展依法行政专项督察,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指导人社工作。
3.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开展分级分类分层培训。建立完善局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管理机制,持续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为抓手,持续提升执法办案质效。部署开展2024年度依法行政专项督查,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进一步完善以部门法治科室为主,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协同参与的多元化法治服务机制,积极邀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执法案件或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的先期论证,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案件的发生。
(二)法治引领,助推人社领域依法履行职能职责
1.“精细服务”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求职招聘方式,开展各类直播带岗活动147场,总浏览量达248万人次。组织举办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76场,提供就业岗位9.8万个。连续五年举办校政企联盟合作大会,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劳务协作大会并作经验介绍。
2.“精准施策”优化人社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人社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减证办、免证办”要求。延伸社保服务网络,全市100家银行网点加入“就近办”合作网点。开设苏州首档职业指导主题广播节目,建成“零工市场”、高校“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21个服务前沿阵地。对全市50余台政务服务一体机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支持三代社保卡100余项政务服务相关业务。持续发挥全省唯一工伤保险差别化费率改革试点政策优势,高效推动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有效巩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意识。
3.“多点发力”优化人才服务全链条。组织开展国际创客大赛,推动精英周超180个项目落地落实。推行“集成式”数智人才服务,推进人才服务“一网通查、一码通识”。启动“沙洲湖数字技谷”建设,推出“技能优才卡”,打造数字技能人才高地。创新引领省内首个“技能夜学”热潮,累计16.5万人次参与。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企业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试点,我市共3人获评首席技师。做好青年党政人才“5500”计划收官工作,在苏州率先开展定岗特选人才测评工作。使用AI智能巡查平台辅助监考,推动县域人事考试由传统人工向数智化转型。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773人、数字技能人才2839人,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
4.“多管齐下”开展人社普法宣传。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宣传活动,针对性做好就业群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依托“校园招聘”“访企拓岗”“人才夜市”等专项活动,赴高校、社区、企业及商圈开展普法宣传,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提供“一对一”精准普法。聚焦求职招聘、社保缴纳、劳动维权等人社领域热点专题,开展“法治人社大篷车”送法进基层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人社直播间、零工驿站、和谐劳动关系先锋驿站等服务载体,探索提供个性化、互动式的法治宣教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外延,持续优化服务质效,增强人社普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着力防范风险,坚决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畅通诉求表达,提升信访质效。全面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诉求表达渠道,严格落实中层干部信访值班制度,“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优化提升12333服务热线质效,全年人工呼入电话总量103630个,人工接通总数96421个,综合接通率达96.18%、满意率达99.65%,有效回应群众关切。完善信访依法分类处理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解决。
2.打造智能仲裁,拓宽维权路径。打造“全链智能化”劳动维权服务,上线“张仲在线”电子送达平台,实现调解仲裁文书全流程电子化送达。建立数字仲裁庭,实现在线庭审直播、语音实时转录存储等多项功能,有效缩短庭审时间20%-30%。建立“圆桌+速裁”解纷新模式,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增设法律援助农民工专项窗口,落实“周六庭审”工作机制,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开辟“快车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执”劳动保障维权一体化中心被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践行新时代劳动领域“枫桥经验”典型案事例之一。
3.加强源头治理,严惩违法行为。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重点打击非法职介、虚假招聘、违规收费、求职诈骗等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欠薪隐患排查和治理,对查实的欠薪案件,优化办案流程,限时快办快结。对恶意欠薪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有效震慑。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上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系统,以扎实举措兜牢劳动者工资权益保障底线。
二、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安排
(一)高度重视法治人社队伍建设。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治人社”建设全过程。加强执法人员管理与培训,完善旁听行政诉讼庭审制度,健全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提高业务科室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纵深推进人社领域“八五”普法。主动适应群众法治需求,综合“线上+线下”互补优势,强化数字赋能,持续拓宽人社政策解读渠道,积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普法工作格局。继续开展“法治人社大篷车”送法进基层系列活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主动结合执法办案开展释法说理,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八五普法收官各项工作。
(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耕“就在张家港”服务品牌,对专精特新、百强企业用工实施专班化、动态化监测管理,以“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护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打造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调裁审执”办案系统。设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运行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搭建多元立体集成式服务平台。持续推进现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建立检查清单,最大限度减轻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提高执法效率。
(四)加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全市人社系统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强化下延基层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确保各项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扎实做好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改善服务,实施工伤预防“平安领航”工程。不断深化“社银合作”,持续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工伤职工等特殊群体的针对性服务,推进人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打造均衡可及、优质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3月7日